進入四季度,煤炭行業供過于求的矛盾仍舊突出。國慶長假剛剛結束,國內煤炭市場再次陷入了“廝殺”。受到下游疲軟需求的沖擊,煤炭企業“四大巨頭”(神華、中煤、同煤和伊泰)銷售情況不佳,同煤和中煤在節前率先下調價格,原本想挺價的神華被 迫加入了價格戰。
煤炭業與鋼鐵、水泥業一樣,存在著產能嚴重過剩問題。從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,這個過剩問題還不是很突出。再加上,2009年國家政府出臺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,使得一些本來產能過剩的行業,產能一下子又擴大不少。而如今面對中國經濟的轉型,需求的大幅下降,煤炭行業的惡性競爭開始,產能過剩矛盾日益尖銳。
有專家擔心,大型煤企業進行了激烈的價格戰之后,預計其他中小煤企也將跟進降價,國內煤炭市場將陷入“中小礦價格比大礦低——大礦降價搶市場——中小礦又再將價格降到大礦的價格之下”的惡性循環之中。
為了使煤炭業擺脫困境,國家發改委運行局10月9日主持召開煤炭行業脫困第40次聯席會議。會議指出,目前已進入四季度,也是各地深入落實煤炭行業脫困措施的關鍵階段,為緩解煤炭供大于求矛盾、遏制煤價繼續下滑勢頭,督促產煤省區落實國務院煤炭行業脫困決策部署和“四個嚴格治理”相關措施,深入了解企業實際困難,研究完善有關措施。
面對煤炭業的極度蕭條,政府和煤炭企業采用了挽救措施:一方面,通過“煤電互保”、“限 制進口”。遏制進口煤源源不斷地進入我國煤炭市場的步伐。另一方面,我國煤炭企業大打價格戰,意圖給自己留出更多的市場份額。
不過,這些辦法自一露臉立刻遭到專家們的反對,認為政府和企業的行為擾亂了煤炭市場秩序。現在看來,無論是政府救市,還是煤炭企業大打價格戰,都是“治標不治本”之策,煤炭行業要想得到救贖,必須要有“壯士斷腕”的決心。
一方面煤炭行業應該步入去產能化過程,是實質意義上的兼并重組,實力強的煤礦吞并弱的煤礦。另一方面,煤炭企業應開展多元化經營,把產業鏈向中下游延伸,這是維持企業穩定的一種策略。因為煤炭企業是上游企業,對煤價波動很敏感,如果產業鏈延伸到中游或下游區域,抗風險能力相對來說會增強一些。
冬天來了,春天還會遠嗎?很多行業的問題其實都是結構性問題,而非周期性問題,所以冬天來了,春天并不會馬上來,光是苦等春天來臨,還不如進行轉型。對于像山西這樣的政府來說,如何擺脫經濟對煤炭的依賴已尤為重要,而對于煤炭企業來說,如何轉型活到春天的到來,這是關乎生存的大問題。危機的確無奈,但也充滿契機。